banner

2012年浙江外贸稳中求进

发布日期: 2012-5-25 18:20 浏览次数:5071

2012年是浙江省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如何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做好今年的商务工作,进一步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求取得的成果、推动浙江商务工作“三个走在前列、五个显著提高”,促进浙江商务事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清当前形势延续良好发展势头


2011年,浙江省商务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商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拓市场、调结构、促转型”为主线,进一步巩固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在保持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在调整结构和提升质量水平上下功夫,延续了“十一五”时期浙江商务发展积极向好的势头。


去年,浙江省实现进出口总额30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6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9%,再创历史新高,位列广东、江苏之后居全国第三。而进口总额也比上年增长27.3%,达到930.4亿美元,高于全国进口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科学务实、积极作为,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做出了贡献。


回望2011年是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尤其是进入下半年,传统欧美市场的剧烈震荡,国内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的波动给全省外贸运行带来了一定风险。而这些不稳定因素的持续发酵将在今年的进出口中更为显现,这也给接下来的外贸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当前局势,全力保障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在稳增长中拓宽发展空间,促进结构性调整成为今年浙江外贸工作的核心课题。


立足浙江实情确保外贸平稳运行


在今年商务工作的具体举措上,浙江省将按照中央提出的“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要求,结合浙江省外贸发展实际情况,以“稳外需、调结构、拓空间”为主线,科学务实、克难前行,确保今年外贸平稳运行。


在去年底召开的浙江省外贸工作座谈会上,夏宝龙省长和龚正副省长都明确提出了要结合浙江省实际,重点做好“拓市场、促转型、扩进口”工作,加大对出口企业扶持力度,确保今年出口增速不动摇。对此,浙江省商务系统将继续深化展会拓市场工作,坚持“能展尽展、全力促展”的工作方针,提高对参展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组织和分类指导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展会,巩固和培育境外自办展,整合提高参展效果,推进市场多元化。


加快推动外贸出口转型升级过程中,品牌建设和基地建设仍将视为两项主要抓手。今年,浙江省将在各类农轻纺、机电类出口基地和科技兴贸基地中精心培育一批出口产品设计和贸易促进平台、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公共展示平台、公共认证服务平台、公共信息和培训平台等,提升浙江省块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精心培育浙江省现有的500个国家级、省级出口品牌,壮大有区域特色的出口产业品牌,从而推动出口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加快境外营销网络建设方面,浙江省力争今年新增境外营销网络机构300家。重点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在主要市场建立区域营销中心,在非洲、东盟建设1~2家浙江海外贸易中心,组织引导浙江省中小企业和名特优新产品以更高附加值抢占海外市场。


按照中央提出的促平衡要求,浙江省将以国家大幅下调部分商品进口关税为契机,加快研究出台鼓励进口的促进政策,培育一批进口企业,鼓励和支持有关市县打造商品进口交易平台,引导浙江省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紧缺资源和省内有需求的消费品进口,推进技术引进和吸收再创新。


积极拓展空间力促发展方式转变


借助去年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以及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浙江省将以在商务领域助推“三大国家战略”为着力点,尽快出台商务领域《支持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继续跟踪和推进中国(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舟山保税港区等重大项目建设。针对海洋经济,举办专场招商引资活动,推动舟山群岛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


借助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机遇,全力推进义乌“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先行先试,积极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及义乌市争取国家商务部、相关部委的支持,争取早日获得国务院批准同意,促进义乌综合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突破。


与此同时,积极鼓励电子商务促销、小分队促销、境外展销中心促销等多种拓市场新方式,将专业市场作为培育对外贸易的新抓手和促进内外贸结合的重要举措,指导专业商品市场开展对外贸易,使其成为集商品、物流、信息为一体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商品市场。


通过转变商务发展方式,提高商务增长质量和效益,是推进结构调整保持商务平稳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经过对发展方式的多年探索,浙江以一种“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新思路,不断探索和拓展商务发展的新领域、新平台,不断创造商务发展新的增长点,在更大范围内吸纳要素资源、优化商务发展结构、提升竞争能力,从而增强商务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